不要等宝宝会说话了再和他对话,
尽可能早甚至从一降生就可以和宝宝“对话”了,
当然这个对话更多是以非语言进行的,
比如用心地记录和分辨宝宝哭闹的类型(饿、困、累、怕等各有各的哭法),
并予以相应的回应和满足。
此外,随着宝宝慢慢长大,
宝宝的表达方式日趋丰富,
开始发出各种各样的咿咿呀呀的声音,
这时候模仿一下宝宝,它一定很开心。
2.使用“妈妈语”
生活中,对于呀呀学语的宝宝,
妈妈(或其他家人)和宝宝说话时,
常常会不自觉地放慢语速、
提高声调并采用夸张的语气说出或重复说出一些简短的词语或句子,
这就是所谓的“妈妈语”。
宝宝非常吃这一套,
因为缓慢的语速、夸张的语气、高扬的声调和重复,
是宝宝最容易理解的,
可以使他更好地感受、学习语言。
3.做宝宝的“导游”
宝宝是这个世界的“新客人”,
即便是对洗澡、吃饭这些最基本的事情宝宝也莫名其妙,
这时候需要我们做好宝宝的“导游”,
比如用亲切的声音、变化的语调,
跟宝宝讲他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。
自然、亲切的语言“导游”,
对提高孩子语言能力非常有效,
也很利于孩子的社会化发展。
4.成为“朗读者”
很多优秀家庭的实践证明,
坚持给孩子朗读、多给孩子讲故事,
从一开始就让孩子接触优秀的汉语而不是传统中的婴儿语,
宝宝的语言能力可以发展到让人惊喜的程度。
如何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
0-1岁阶段语言训练:
说给宝宝听,不会说话的宝宝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,
为他们日后的“说”打基础。
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,
通过清晰准确、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,
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,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。
制造发声的机会:
宝宝会用“咿、呀、哈、呜”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,
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。
当他们表达要人抱、要喝奶、尿布湿了时,
妈妈趁机替他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,
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。
如此天天重复,就等于在他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,
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。
1-2岁阶段语言训练:
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,
身边物品,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。
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,
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、用途、形状等等,
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、颜色、用途如何,
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,
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,促进语言的发展。
满足要求晚半拍:
宝宝想要某种东西,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。
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,而是把它拿在手里,
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。
如果孩子说不好,妈妈可以先做示范,
由宝宝“学舌”,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。
重复说过的内容:
准备一套动物卡片,
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,
请他给妈妈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;
也可借助简单的图画书,妈妈讲页、宝宝重复一遍,
然后再往下进行。
总之,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不要当潜水族,欢迎在这里发表一些评论,这样我会更有动力去发表更多文章,谢谢!